本报记者 邓颖璐
铁路防灾巡检机器人、“铁哨”智慧监测防灾系统、机动车北斗主动安全监控终端……1月9日上午,“智惠成铁”创新成果展展区人头攒动。
“真是‘取经挖宝’的好机会。”成果观摩过程中,职工代表、凯里工务段凯里线路车间主任杨光成认真听讲、随时记录,第一时间把现场“黑科技”拍照发送给没来参会的同事汲取灵感。
平时,杨光成也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和同事搞些“小改小革”。2023年3月,为保障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安全,杨光成所在的“研发小分队”花费近半年时间,设计制作了一款安全距离报警器。这一装置通过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和声光报警器提示现场人员与作业车辆保持安全距离,为该段广大一线职工安全“保驾护航”。
“与兄弟站段的成果相比,我们的发明创造真是‘小巫见大巫’。”杨光成坦言,成果展上扑面而来的现代化新气象让“数字工务”建设的种子在他心中扎下深根,也推动了他的工作思路由“人防”为主向“技防”和“人防”相结合转变。
成果展现场,“铁哨”智慧监测防灾系统和SWD-900H阵列式焊缝探伤仪令杨光成印象颇深。为更深入了解这两项技术成果,在听完详细解说后,他特地领取了宣传册来学习,准备将其他单位的“创新密码”应用在自己负责的安全工作中。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是贵州地区自然特征的生动写照。正因如此,凯里工务段要想提高汛期安全系数,推动“自我管理”与“智慧治理”并进是关键。“前者可以通过日常巡检和应急演练实现,后者只有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改革创新,才能探索出合适的治理之道。”杨光成表示,将努力让自己的思维“跳出山寨”,把更多“金点子”转化成“金果子”,为西南铁路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