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胡志强 通讯员 芶菱悦)数据显示,2024年,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超5700列,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运输支撑。
1月1日13时1分,载着机械零件、汽车配件等货物的X8075次中欧班列从重庆团结村站鸣笛出发,标志着2025年首趟中欧班列(成渝)正式启航,拉开了新一年运输的序幕,同时也迎来了中欧班列(成渝)统一品牌后开行的第五年。
中欧班列(成渝)是全国首个两地合作开行的中欧班列品牌,于2021年携手亮相。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中欧班列(成渝)已实现运营标识、基础运价、车辆调度“三统一”,开行线路增至50余条,覆盖欧亚120余个城市节点,构建起以成渝为中心,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四向”国际物流运输体系,成为全国开行量最多、运输货值最高、区域合作最广泛、运输最稳定的中欧班列。
如今,中欧班列(成渝)在运行质效、枢纽功能、通道网络、创新引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合作成果,线路数量从“连点成线”发展到“织线成网”,运输货物也从“品种单一”变成“门类齐全”,实现了与长江黄金水道、西部陆海新通道等物流通道的有效衔接,释放了更多机遇,为成渝地区重点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国际物流解决方案。这一系列成就不仅体现了重庆和四川作为西南地区物流枢纽的强劲实力,更彰显了中欧班列(成渝)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为更好地服务中欧班列(成渝)运输工作,集团公司持续加大物流服务运输保障力度,与客户建立动态沟通机制,实时掌握箱源情况,压缩空箱下车等转运环节时间。同时,统筹重铁物流中心、兴隆场车站、重庆机务段等相关单位合理安排列车解编、调车和车辆取送等相关工作,优化出发、集结、通关、装卸车、送车挂运等系列作业流程,打造衔接紧密、运作高效的多式联运体系,畅通班列运输通道,高质量服务班列开行。
下一步,路地双方将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运力支撑,共同探索多元化国际物流通道布局和提升国际物流服务质效,努力发挥两地“桥头堡”作用,推动成渝合作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