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温暖回家,从“奔波赶路”到“尽善尽美”
“小心小心,莫踩到我!”每当回忆起早年春运,年过五旬的成都市民王运水脑海中总蹦出“打地铺被人踩”的画面。
走进成都东站,虽人潮涌动却井然有序。有人在母婴区陪孩子玩耍,有人在充电吧台刷手机,有人在餐饮店落座用餐,有人在特产商店左挑右选……
大包袱、蛇皮袋、塑料桶,务工人员出行的“三大件”已极少见到,背个书包、拉个行李箱成为常态,“轻装上阵”后,回家的脚步更加轻快。
春运前,重庆北、贵阳北等站对厕所进行了集中整改,还特设了“爱心候车区”“无障碍通道”及“专用座椅”等设施;乐山站对进站检票闸机进行了全面升级更换,提升了旅客通行效率;川青铁路松潘、黄龙九寨站开启了地暖,增设了候车座位。
在川渝黔多地火车站,不少候车室成了“有逛头”的热闹商业街。在成都东站,还能买到扶贫特产和铁路文创产品。“出行的方方面面都大不一样了。”在成都东站工作多年的客运值班员张娅说。
“集团公司今年在53个主要客运站的进站口、安检口设置了‘绿色通道’,方便急客和重点旅客优先验证,在26个站开放了便捷换乘通道,满足旅客换乘需求,同时持续开展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据集团公司客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公司在管内23个车站设置了80个“随手递”寄递柜,在务工人员集中到达的车站提供常用药品和开水供应、咨询引导等服务。
答好春运“考卷”,贵在用心用情。铁路部门不仅在硬件设施上下功夫,更在服务细节上作好文章。
在南京务工的重庆武隆人霍伟茂几乎每年都赶在小年前回家。1月19日,在南京站登上T237次列车前,霍伟茂就十分熟练地点开“铁路12306”手机客户端订餐,准备把晚饭和第二天的午饭安排在车上吃。
“以前是自带泡面、馒头,就着榨菜、热水就是一顿饭,盒饭很难买到,想着忍一忍,回家就吃团圆饭了。”在霍伟茂的春运记忆里,坐“绿皮车”回乡是最难熬的,如今他却十分期待动车上的餐食:“早就不一样了!车上想吃就吃,今晚准备来一份现炒的回锅肉,想到这些家乡味道就流口水。”
普速客车餐饮品质升级,动车上的“一碗好饭”也备受旅客青睐。集团公司不断丰富动车冷链盒饭和“小碗菜”菜品种类,陆续推出12款“热链餐”及多款平价优质餐,覆盖早、中、晚三餐,满足旅客多样化的用餐需求。据统计,去年春运,集团公司日均销售冷热链餐食2万余份。
“回家”是春运永恒的主题。从硬板票到电子客票,从“绿皮车”到“陆地舰队”,从馒头泡面到“一碗好饭”,务工人员的返乡路实现了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的转变。万里铁道线上,归家的游子脚步从容,“流动的中国”活力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