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主管·西南铁道报社出版






2025年02月04日

乘“数”而上,铁路春运尽显“科技范儿”——

悦享归途 “智”在出行

本报记者 邓颖璐

“刷脸”进站、扫码点餐、大数据售票……随着科技含量不断提升,铁路春运不再“拥挤混乱”“运力不足”“一票难求”,而是“井然有序”“灵活调度”“从容出行”。近年来,从购票、出行到安全保障,铁路部门以科技赋能春运路,让越来越多的旅客畅享春运“智”旅。

科技铺就返乡路  智慧出行暖人心

一年又一年,春运展新颜。

自1980年“春运”一词见诸报端,40余载光阴流转,铁路春运越来越有“科技范儿”。从“窗口排队”到“网上购票”,从“一票难求”到“一码畅行”,从馒头泡面到网络订餐……铁路部门不断回应群众出行新期待,科技赋能、服务升级,春运图景暖意融融。

今年春运首日,在成都东站自动检票机前,56岁的旅客李建平将身份证放在感应区,随后目视摄像头,等待“人、证、票”合一验证。几秒钟后,他顺利进闸,在大厅等候返乡的列车。“网上购票、刷脸进站,这么顺畅的春运经历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李建平感慨道。

对旅客而言,便捷购票是出行的首要诉求。今年,在深圳上班的程序员张怡从“铁路12306”客户端首页看到“购票信息预填优化试点”的功能,抱着“尝鲜”的心态成功买好了2月5日的返程票。“以往是拼手速抢票,放票前还要设闹钟,现在‘12306’会提前16天告知旅客是否有票,填写需求后有余票时系统就会自动购票,方便极了。”张怡说。

春运期间,务工流、探亲流、学生流相互交织。不过,在成都上学的大二学生张昊却一点也不担心。原来,在今年春运购票前,“铁路12306”客户端上新了学生预约购票专项服务专区。他告诉记者,按照预约规定,自己提前完成了优惠资质核验,并填好了出行信息,不一会儿就成功出票。除了学生外,“铁路12306”客户端也为务工人员开辟了预约购票服务专区。

创新,一年春运一年新。从开通畅行会员,到全面推广候补购票;购票、退票、改签时限由开车2小时前变为30分钟前;从推广铁路畅行码到在线选铺、电子临时身份证明、数字化电子发票……如今,铁路春运的步伐正不断向智能化、数字化迈进。

软件提档,硬件升级。今年春运期间,集团公司管内“上线”CR400AF-S型“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配备智能照明、无线充电、多功能显示屏、商务区控制调节面板……除此以外,该车型还采用降噪内风挡、新型地板及墙板减振器有效降低客室噪音,二等座设置无障碍车厢并配备盲文标识,科技人文完美交融,助力旅客智慧出行。

“一日一图”调运力  精准加“数”保安畅

加“数”前行,“e”路畅通。近年来,集团公司集成各系统相关客运数据,引入“两省一市”通信大数据并与民航、地铁、公交等公司共享客流信息,统筹各类数据建立客运大数据系统,指导日常生产和经营决策。

如何调配运力?要往哪些方向投放运力?哪些线路开多少车?这些都由“最强大脑”——客运大数据系统说了算。车站日均发送人数“TOP10”、旅客行程发送人数占比、重联建议、单组建议……每天,集团公司客运部客票管理所营销分析室工作人员都要基于“最强大脑”的分析,做好旅客运输运能的投放安排。

尽管是在办公室,这里的忙碌程度却并不亚于与旅客直接打交道的车站。春运期间,电脑键盘敲打声此起彼伏,或对照报表边勾边画,或监测数据边写边录,每个人各司其职、忙中有序。

“今年春运,集团公司预计发送旅客560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5%以上。”集团公司客票管理所营销分析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系统中红色代表售罄、黄色代表余票较少,面对春运客流“大考”,工作人员需综合历史数据、监测预售票数据和旅客候补数据,再根据具体情况通知技术科做好运能投放。

在集团公司客运部技术科,副科长简易忙得不可开交,电话一个接一个,通话中夹杂着“重联”“夜动”等专业术语。据他介绍,自2023年起,集团公司旅客发送量年年创新高,加上动车开行比例高、资源利用率高,就要求运力投入更精细化。这对他和同事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为全力满足旅客出行需求,目前,集团公司实施“一日一图”,通过加开夜间动车、重联动车、每日调整列车编组等动态灵活安排运力。

“1月24日后,新成昆铁路、郑渝高铁、西成高铁等线路车票候补量增大。”简易表示,“候补”的意思是旅客给铁路部门“下订单”,当运能充足且旅客购票需求达到一定量级,旅客的候补购票就能兑现。

年年春运,岁岁归途。依托客运大数据系统,集团公司精准调配运力,让旅客春运出行脚步更从容、体验更美好。

智能设备齐上阵  “硬核”护航团圆路

春运客流高位运行,一个个智能设备在西南铁道线“齐刷刷”上阵,科技“加持”护航团圆路,西南铁路用实际行动彰显“人民铁路为人民”的“铁担当”。

今年春运,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迎来“首秀”。由于该线路途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道岔冬季易积雪或结冰,直接影响运输安全。为解决这一难题,集团公司在茂县、松潘、镇江关等5个车站安装了67组“雪融融”道岔融雪装置系统。这一装置一旦检测到钢轨温度偏低,就会通过远程控制终端启动电加热元件,保证道岔设备“温暖过冬”。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除了道岔融雪装置系统,川青铁路青白江东至黄胜关段还投用了防灾系统、隧道应急电话、“烽火”传输设备等。这些“黑科技”的运用,进一步提高了线路安全水平,为旅客出行撑起“保护伞”。

线路的平顺与列车运行安全息息相关。春运期间,遂宁工务段工作人员每天都要驾驶“黄色敞篷车”对钢轨进行“体检”。“春运加开列车多、运量大,钢轨磨损程度增大,但人工检测又太慢,这时候双轨式钢轨超声波探伤仪就派上了用场。”据该段探伤车间遂宁焊缝探伤工区副工长何立辉介绍,截至1月23日,该段已完成237.354公里钢轨的检测工作,探伤精度在90%以上。

“温度正常,继续巡视。”在成宜高铁罗家湾变电所里,一名特殊的巡检工“小白”化身配电值班员。据成都供电段变配电技术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小白”是台智能巡检机器人,能够全天候、全方位、无死角监控设备状态,检测气体、气温等方面的异常情况。由于检测面广、数据精准,它极大缓解了变电所运行压力,为春运安全保驾护航。

动车“体检”效率提升,为春运提供“硬支撑”。在西南地区最大的“动车4S店”——天府动车所,动车清洗实现全自动化,两三分钟就能洗好一列车;用于检测动车车轮损伤的轮对诊断设备,首次将动车入所检测通过时速由10公里提升至30公里,极大地提升了动车组检修效率;另外,检修库内还安装了温感、雨感、风控一体化智能通风温控系统,保障作业人员体感舒适。

科技“加持”,点亮“智慧春运”。铁路春运乘“数”而上,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对旅客美好出行需求的温情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