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高东东)1月17日3时35分,随着成渝城际铁路半边山线路所10号道岔最后一个焊头探伤合格,重庆工务段首次道岔闪光焊换轨施工顺利完成,为后续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一全新工艺工法的应用,标志着该段专业管理开启了新篇章,将有效延长钢轨使用寿命、减少养护成本,为铁路运输安全与发展注入新动力。
成渝城际铁路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交通要道,设计时速350公里,日均发送旅客超14万人次。此次施工涉及的成渝城际铁路渝贵联络线、井西联络线,开通以来随着客流增加,设备出现磨损老化的情况。
“此次施工的关键在于新轨能否顺利落槽,参与施工全员须听从指挥,按照既定方案统一行动,确保万无一失。”该段主管副段长李东峰在施工安全交底会上说。据悉,此次施工为脱杆更换新轨,需插入2根分别长25米、42米的直基本轨,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天窗”时间紧,并创下该段多个“首次”。
为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春运行车的影响,施工前期,该段组建技术示范队,多次进行现场踏勘调查,提前在重庆西钢轨基地完成线下打磨和配轨,制定详细的闪光焊接方案和18号无砟道岔基本轨落槽方案;统筹组织重庆西线路车间、綦江东线路车间、探伤车间、轨道车工区、劳务公司共70余人的专业队伍参与施工,严格执行“施工安控二十一条”相关要求,卡控施工质量,做好长大隧道内劳动人身安全保护,共同对进出网、上下道、开通条件进行确认;邀请技术专家围绕闪光焊施工工艺对项目作业人员进行详细技术交底,有效提高了施工人员的实操能力和作业效率。
以往的道岔焊接均采用铝热焊,焊接完成后接头硬度仅达到母材强度的50%。而本次使用四川艾格UN150-ZB4型钢轨闪光焊接和感应热处理一体机,接头强度可达母材强度的90%以上,“天窗”时间节省约60分钟,大大提升了焊轨施工的质量和效率。“采用机械化智能焊接一定程度减少了环境污染,进一步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旅客乘车的舒适度。”施工负责人、该段綦江东线路车间副主任徐彦福说,此次施工极大改善了半边山线路所设备状况,有力提升了成渝城际铁路运输能力。
(本文配图由高东东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