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主管·西南铁道报社出版






2025年03月01日

“康师傅”的铁路人生

通讯员 王文宇

2月25日1时许,内江站场内,轨枕间的碎石随着工人们的脚步窸窣作响。一束强光划破夜间浓浓的雾气,那是内江工务段内江线路车间站场维修工区工长康辉工作帽上的头灯。他弯着腰,手中紧握着道尺,在钢轨间仔细测量:“这里有15毫米的高低差,必须马上调整。”他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招呼工友们抬来液压起道机。

1993年,21岁的康辉接过了父亲的老式轨距尺,成为一名线路工。不知不觉,他已经在线路岗位上工作了三十余载。

上岗的第一天,师父指着被烈日晒得发烫的钢轨对康辉说:“线路工就像这钢轨,要经得起日晒雨淋,也要扛得住重车碾压。”这句话成为他职业生涯的真实写照——无论是暑运期间踩着表面温度高达60摄氏度的钢轨进行巡检,还是汛期冒着大雨排查路基隐患,三十年如一日,他始终坚守岗位。该车间安全记录本上的数据清晰可查,站场维修工区在他的带领下不断刷新着“零责任故障”的保持年限纪录。

“康师傅从不玩虚的。”工友张先悟指着工具柜里的“康辉秘籍”——12本泛黄的笔记本说。这些笔记本里有康辉手绘的站场设备图,每一处螺栓扭矩、每一段曲线超高都被标记得清清楚楚。

“现在都有电子台账了,还记这些干嘛?”面对新职工的疑问,康辉憨厚地笑了笑说:“暴雨天设备可能进水,这个可比电子设备‘抗造’多了。”

康辉的工作包里总是装着三样东西:一包方便面、一罐辣椒酱和一捆备用鞋带。2018年“7·12”川南暴雨期间,他带着工友在沱江暴涨的洪水中抢修线路,探查暗流、加固护坡,连续奋战36小时未曾合眼。当抢险车送来盒饭时,他把热乎的饭菜让给年轻同事,自己却蹲在轨道车旁泡起了方便面。

康辉不仅工作认真踏实,和同事们的关系也非常亲密。他是工区里的“家长”,关心着每一名职工的成长与发展。每当青工遇到技术难题时,他都会耐心地手把手教导,从基础的操作规范到复杂的维修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经验。“你们看,这个扣件的紧固力度要适中,太松会影响线路稳定,太紧又容易损坏零件。”他一边讲解,一边亲自示范,眼神专注而温和。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许多青工迅速成长为工区的业务骨干。

休息时,康辉会讲一些幽默的小故事,让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到放松。职工们遇到生活上的困扰也会向他倾诉。大家都说:“康师傅不仅是我们工作上的引路人,更是生活中的贴心人。”

在内江线路车间工作的漫长岁月里,康辉见证了无数变迁,设备不断更新换代,职工来了又走,不变的是他对铁路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他就像那碗永远能给人带来温暖与满足的“方便面”,成为工区最熟悉的“味道”,激励着工区每一名职工在保障安全的轨道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