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缪秋菊 胡慧
张雪梅退休前是重庆客运段动车四队指导车长。铁路见证了她从青涩走向成熟,从一名普通列车员成长为优秀的指导车长。
张雪梅身材瘦小,站在人群中并不起眼。初入铁路时,颠簸和嘈杂的绿皮车厢是她职业生涯的起点。面对车门锁闭、设备操作、服务优化等复杂流程,她常因生疏而手足无措。被叫作“小丫头”的她通过师父手把手的教导逐渐掌握了工作诀窍:用牛皮纸垫在门缝测试密闭性,反复核对时刻表培养时间观念,观察旅客需求创新服务方式……
2007年6月,重庆铁路迎来历史性一刻——“先锋号”动车组开行。凭借扎实的业务功底,张雪梅从数百名竞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动车组列车长。当她第一次触摸流线型车体时,真切感受到了中国铁路发展的加速度。此后十余年间,她先后参与“蓝箭号”“和谐号”动车组的运营筹备,见证了列车时速从160公里至350公里的提升。每当新型列车投入运营,她总带着团队连夜研读上百页技术手册,把每个应急按钮的位置刻进“肌肉记忆”。
张雪梅调任动车四队负责餐饮工作后,将严谨作风带入方寸餐车。五点验收冷链食品时,她会用温度计反复检测货品中心温度;餐食加工时坚持“三查三对”,连酱料包生产日期都会逐一核对;针对地域差异创新餐品组合,川渝线路增配辣椒酱,为儿童套餐附赠卡通贴纸。在她看来,流动的餐车不仅是补给站,更是传递铁路温度的纽带。
张雪梅一旦投入工作便一丝不苟,每一个环节、每一项任务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铁娘子”的称号实至名归。
因为张雪梅对同事和班组职工热心关怀,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雪梅姐”。在同事们遇到困难时,她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温暖的鼓励帮助大家解决难题,将大家紧紧凝聚在一起,营造出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工作氛围。
30年铁路生涯中,2008年的那次值乘经历最让张雪梅刻骨铭心。彼时担任“蓝箭号”动车组列车长的她,在列车行至下太和站时遭遇地震。剧烈的晃动迫使列车紧急制动,通信系统全面瘫痪,600多名旅客被困在未知的险境中。她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带领乘务组逐节车厢安抚旅客,为焦躁的旅客端送开水,用专业素养帮助他们筑起第一道心理防线。
随着停车时间不断增加,此起彼伏的询问声与孩童哭闹声再次席卷车厢,旅客情绪如同绷紧的弓弦。临近正午时分,张雪梅果断联络下太和站值班员,当机立断组织职工采购40箱方便面发至每个座位。食物的温度驱散焦躁的阴霾,躁动的车厢逐渐回归平静。
“其实当时我的手也在发抖。”张雪梅后来坦言。她也并非无所畏惧,但肩章上承载的责任让她必须成为旅客的“定心丸”。从烈日当空到星夜沉沉,她连续8小时穿梭在车厢间,将旅客的每个需求化作行动指令。列车抵达终点站比原定整整晚点7个小时。
因为此次事件,2008年,张雪梅被重庆市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由于工作表现出色,她曾连续3年被重庆客运段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3月1日,张雪梅告别了奋斗30年的工作岗位,眼中满是眷恋与不舍。她表示:“铁路承载着我太多的回忆与情感,我希望伙伴们能继续用心服务好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