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主管·西南铁道报社出版






2025年03月07日

毫米数差的较量

李昕怡 通讯员 青尧

2月27日凌晨,新兴镇站内,灯光下的忙碌身影与四周沉寂的夜色形成了对比,施工发出的声音穿透夜幕,格外响亮。成都工务段、成都工务大机段等单位的职工集结于此,对成花线上的三组道岔进行大机捣固作业,标志着为期两个月的集中修拉开帷幕。

零点刚过,随着“天窗”命令的下达,两台橙黄色的大型捣固车犹如钢铁巨龙列阵于钢轨之上,机械臂发出“轰隆隆”的夯击声,插入石砟中,黄色灯光下,粉尘如云雾般腾空而起。成都工务段普兴线桥车间旗江线路维修工区班长张强步履匆匆地在线路上来回巡视,声声叮嘱坚定有力,在机械的轰鸣声中清晰可闻:“时间紧、任务重,大家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作业。”

“捣固作业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张强介绍,大机捣固施工是提升线路设备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捣固机振动重排、密实石砟,增强轨枕承重能力,才能减少晃车,保障列车平稳安全运行。“作为今年首轮集中修的‘领头’作业,我们会保质保量,开一个好头。”

作业现场,捣固车操作人员全神贯注地盯着操作面板,实时监测道岔的水平、高低、轨向等数据,根据线路实际情况,精准调整捣固机参数,确保误差保持在规定范围内。每一次捣固都相当于一场“微创手术”,看似“粗犷活”其实却是件“精巧事”。

“今年集团公司‘1号文件’明确要求,要从严遵守‘施工安控二十一条’‘三不’等硬措施,严格卡控施工安全重点关键。”成都工务段当晚负责盯控检查的技术人员李强介绍,为了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他们在施工前对施工方案进行了反复调整和优化,并设立安全检查组确保施工质量和行车安全。

趴伏、弓腰、侧头……检查人员趴在地上对捣固后的线路进行仔细校验。初春的夜风犹有一丝冬的凛冽,轨道温度接近冰点,检查人员握在钢轨上的手冻得僵硬。检查完线路纵向上的几何尺寸后,检查人员又立即拿上道尺开始检查线路的水平和高低,紧跟捣固车的“脚步”,仔细观察、记录,与轨道数据进行毫米级的“较劲”。

“轨距+1毫米,水平误差0毫米,全部达标!”随着最后一方道砟完成整形,线路回检人员的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宣告着这场210分钟的鏖战顺利结束。

灯光洒在施工人员的身上,他们的影子被逐渐拉长。他们身后,刚刚经过“深度维护”的道岔正以全新的面貌等待着首趟列车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