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龚萱 通讯员 侯强)3月15日18时,集团公司正式入汛,2025年防洪攻坚战全面打响。
根据气象预测,今年集团公司管内气候总体呈现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极端天气频发、地质灾害风险加剧的特点。四川西部、攀西地区和贵州东南部降水偏多,短时强降水频次增加,区域性暴雨山洪和泥石流等灾害风险显著上升。
“汛期是每年一度的大考,今年集团公司锚定‘三杜绝两不发生’目标,以物防、人防、技防综合防控体系最大限度减少水害损失。”集团公司防洪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
为打好这场硬仗,集团公司迅速构建起全员参与的防洪指挥体系,从集团公司防洪指挥部到站段防洪指挥机构,逐级压实防洪管理责任,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值守,确保“预警即驻守、险情即响应”。
今年汛期,“铁哨”全面铺开。具备“现场能看见、异动能发现、隐患能识别、险情能控住”四大功能的“铁哨”智慧监测防灾系统为防洪安全“加码”,“物联网+传感器”助力科技防灾。当前,工务系统正全力推进“铁哨”智慧监测防灾系统建设,计划于4月30日前完成第一阶段利旧点位部署,实现崩塌、溜坍等灾害智能报警,为防洪一线提供“最强辅助”。
在预警防范“哨所”,集团公司将持续深化“两省一市”气象合署办公机制,派员在地方气象部门驻点,实时共享雨情、水情、汛情和灾情信息,并加强与地方主管部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预警联动,落实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叫应”机制,实行风险联控。同时,工务系统将配足观云追雨和视频监控专职人员进行24小时值守。
在隐患排查前线,工务部门将牵头对铁路隧道口、高路堑、泥石流沟槽、临江河堤等关键处所开展拉网式排查,借助无人机航拍和3D建模技术,对人力难以到达的高大山体进行周期性巡查,动态更新“一坡一档、一隧一档、一桥一案”基础数据。电务、供电部门将对泥石流沟槽两侧埋设的光电缆、低洼汇水处所设备设施、灾害处所影响区域各类设备开展专项排查,并对防洪高风险区段的通信、供电设备进行补强升级。
在技防升级阵地,集团公司将对风险处所采取加强检查监控、纳入防洪地点看守、增设视频监控、安设“铁哨”智能监测防灾系统等风险管控措施;充分发挥铁路沿线视频监控技防作用,加强对高铁线路重点设备、防洪重点地段、涉铁施工处所的降雨盯控,健全视频盯控三级管理体系。
预案演练是赢得防洪主动权的关键。各部门、各单位突出应急响应和应急保障,结合近年灾害防范、抢险救援薄弱环节等情况修订完善防洪应急预案,优化人、机、料配置,规范水害类型分类应急预案抢险标准。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暴雨布控、隧道漏水应急、调度指挥、事故救援和旅客疏散等演练,不断提高协同作战能力。此外,集团公司将同步强化人员技能培训,为汛期应急处置提供双重保障。
“防洪关键岗位须在汛前完成不少于4学时的防洪培训,并确保全员考核达标。”防洪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面对“汛期旅客列车不涉险”的“军令状”,集团公司将在汛期严格按照雨量警戒要求组织行车,实行旅客列车暴雨预警避让、降雨实况避让,坚持动车组和普速客车运行区段防洪隐患“零容忍”,持续深化“集团公司会商、专题会议部署、站段布置落实”机制,落实“常态会商、专题会商、滚动会商、跨局会商”,做好降雨联合指挥。同时,工务部门将科学织密防洪网格,压实四级网格责任,以隧道口、桥梁、高堤深堑等为基点加密巡查单元,降雨期间启动“以守代巡”,通过GPS定位系统实时监控作业人员巡查轨迹,确保“手牵手、全覆盖”。
防洪安全是贯穿集团公司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2025年防洪战役的号角已然吹响,各部门、各单位第一时间进入防洪战时状态,各司其职,加强防洪综合保障,合力构筑起坚固的防洪安全屏障。
图为汛前,凯里工务段都匀桥路车间在黔桂线白岩滩大桥进行检修作业,为设备度汛夯实基础。黎玉松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