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主管·西南铁道报社出版






2025年03月20日

人机谐同 效能翻倍

本报记者 胡志强 通讯员 宋立炜

3月13日上午,在成都北车辆段成都北上行运用车间始发作业场内,一辆装有高清摄像头的货车车底智能巡检机器人沿着专用轨道在一列中欧班列车底匀速穿梭。该机器人能够高速精准地检测列车底部,并实时识别制动缸活塞状态,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

“一台机器人可完成相当于4名检车员的制动机试验工作,大幅降低了人工负担,提高了作业效率。”成都北上行运用车间一班工长宋健介绍,该机器人让制动机试验作业时间缩短了近3分钟,检车效率提升了14%,其故障识别准确率更是达到了100%。

与此同时,在该段5T运用车间内,30余名动态检车员正在使用新一代智能识别系统,依靠视野预训练模型分析大量货车故障图片,故障识别率达到99.2%以上。“引入智能识别系统后,每名动态检车员需分析的图片数量从600余张减少至100张以内,每列货车的平均技术检查时间由15分钟缩短至8分钟,工作效率显著提高。”5T运用车间主任翁俊介绍。

为进一步保障列车运行安全,5T运用车间采用了“智能检车+人工复核”相结合的作业模式。动态检车员可通过作业终端实时查看系统识别出的故障图片,故障排查和处理速度大幅提高。

此外,为保障动态检车质量,该段持续优化和维护THDS(车辆轴温智能探测系统)、TFDS(货车故障轨旁图像检测系统)、TPDS(铁道车辆运行品质轨旁动态监测系统)、TADS(铁道车辆滚动轴承故障轨旁声学诊断系统)等智能化监测设备。“我们利用春季设备整修的有利时机对全段范围内的214台智能化监测设备进行全面维修和保养,确保摄像机和轴温探头状态良好。”该段动监车间成都北班组副工长王荣说。

近年来,该段积极推进“数智北辆”建设,聚焦铁路科技创新,不断突破传统铁路检车模式的效率瓶颈,实现提质增效。下一步,该段将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优化智能检车体系,为中欧班列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更坚实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