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主管·西南铁道报社出版






2025年03月20日

追寻内心那片止水

颜笑

在人生的两个不同阶段,我两次翻开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每次阅读都如同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对生命、自然与自我有了崭新的领悟。

初读《瓦尔登湖》时,我年仅20岁,正值青春洋溢的年纪,对未来充满憧憬,被繁华世界所吸引,内心却免不了浮躁。梭罗这位哈佛大学的高材生选择了放弃世俗的成功,在瓦尔登湖畔开启“隐居”生活,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体验,在“世外桃源”里自给自足、精神独立自由。可在我看来,这无疑是一种不可思议的“逃避”,种种描述也过于理想化,因此难以产生共鸣。

《瓦尔登湖》像是一股清流,缓缓流淌,却没能让我那颗年轻气盛的心沉静下来。当时我多次中断阅读,历时一年才勉强读完,心中满是疑惑与不解,甚至觉得这本书无聊极了。

再读它时,我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工作和生活已稳定。一次偶然间收拾房间时,我再次拾起压在箱底的《瓦尔登湖》。这一次我仅仅用了几天时间便深深沉入了梭罗那宁静而深邃的世界里,并惊异地发现它竟然如此契合我当下的心境。

再次浮现于我眼前的瓦尔登湖,不再是那个遥不可及的理想国,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和灵性的所在,它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美好,也映射出人心的深邃与广阔。这一次,我理解了梭罗为何要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那是一种对内心真实需求的追寻,是对精神自由的渴望,是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

梭罗在书中写道:“大多数人生活在绝望的平静中,听天由命,只是无意识地顺从,好像他们从一出生就注定要被扔进坟墓一样。”这句话如同一记警钟,促使我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否也在追求着那些看似光鲜实则空洞的物质目标?

经历了14年的生活磨砺,我才懂得梭罗的归隐并非逃避现实,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他教会了我如何在喧嚣的尘世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遵循自己的本心。

在重读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梭罗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他笔下的瓦尔登湖,不仅仅是自然之美的象征,更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寄托。梭罗说:“湖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天性的深浅。”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止水,那是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它或许不那么阔达,却足以映照出我们内心的平静、真实与纯粹。

此外,梭罗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也深深触动了我,书中文字提醒着我,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内心的满足与平静。我开始尝试简化自己的生活,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更多地关注精神层面的成长与满足。我学着放慢脚步,开始感受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从中领悟阳光赋予生命的力量。这时我发现,心灵得到了真正的滋养,生活变得轻松自在、丰富多彩了。

两次阅读《瓦尔登湖》,我已从青涩走向成熟,从浮躁走向平静。它教会了我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平衡,教我寻找生活的真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享受大自然的纯粹与美好。我会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前行,在人生旅途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