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主管·西南铁道报社出版






2025年03月22日

黄桷树下“破译天书” 钢轨间奏无声交响

黄圯

在城市的交通脉络中,高铁站如同跳动的心脏,连接起四面八方。近日,随着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进入联调联试阶段,造型如参天黄桷的重庆东站闪亮登场,成为重庆新的门户和城市地标。这背后,有一群人默默耕耘许久,他们就是重庆车站重庆东站车间提前介入新线建设的21名职工。

自2月20日起,重庆东站车间助理值班员关霖兴和同事们陆续接到通知,前往重庆东站参与提前介入工作。彼时的车站,还只是一片忙碌的工地,建筑材料堆积如山,施工机械往来穿梭,嘈杂的施工声充斥耳边。望着眼前的景象,去年刚参加工作的关霖兴心里既兴奋又忐忑:“这是挑战,更是机遇,一定要把新站的运营筹备工作做好。”

说起踏入车站的初印象,关霖兴记忆犹新:“跟想象中完全不一样,这里除了站房修好了,什么都没有,完全要‘白手起家’。”作为第一批提前介入的作业人员,他主要负责制作卡控表、考勤、协调、安排餐食等日常事务。据悉,日勤工作人员每天都要跟着工务、电务、建设单位的施工人员穿梭在站内各个区域,对照设计图纸仔细检查每一处细节,大到候车大厅的布局、站台和股道,小到卫生间的设施位置和路牌指引,都需要一一记录核对。“什么都要干,什么都要会干,日勤就像一个万向轮,哪里需要就转向哪里。”关霖兴笑着说。

随着介入工作的深入,难题接踵而至。

新站的各部位施工设计图对于铁路客运人员来说过于专业,相当于一本“无字天书”,但在现场看不懂就没办法干活。

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的关霖兴主动请缨,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将“天书”破译成人人都看得懂的常规图纸,方便大家更有效地开展前期介入工作。他白天向施工技术人员请教,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摸索,记录下每个关键数据,晚上反复测算描绘,次日再与其他同事共同研讨,进一步证实可行性。因此,他也被同事们亲切地喊作“技术扛把子”。

除了日勤作业人员之外,车站实行轮班制的“行车指挥官”同样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3月13日8时许,55901次高速综合检测列车从重庆东站驶出,对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线路及各系统进行综合检测。为确保列车平稳运行,行车人员们目光如炬,紧盯着眼前的显示屏,熟练地在指挥台前操纵着,手指在键盘上跳跃,仿佛在指挥一首无声的交响乐。屏幕里,列车如同流动的音符,按照他们的指挥,有序地穿梭在铁轨上。

据了解,提前介入的这批“行车指挥官”分为三个班次,连续24小时不间断全天候确保车站运维有序。“我来了快一个月了,头发都来不及出去剪,已经‘焊’在这里了。”助理工程师许越森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腼腆地说。

从最初的“两眼一抹黑”到如今的从容不迫,21名幕后“开荒者”见证了重庆东站从一片工地到城市枢纽的蜕变,他们正付出着汗水和努力,静待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的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