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荣 通讯员 伍秋明
三月的攀枝花,碧空如洗,春花似锦,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3月21日清晨,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旁的铁轨边,78岁的老铁道兵罗英俊缓缓走近那列熟悉的绿皮火车。他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五师后勤部的一名战士,把12年的青春热血挥洒在成昆线上。如今,在“火·花”营地迎来一周岁生日之际,他激动地轻抚着车窗上“攀枝花”三个大字,感慨道:“去年开业时,我在这儿讲述当年的故事,没想到如今有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倾听,这列火车真的‘重获新生’了。”
这列“重获新生”的绿皮火车正是成都铁路文化传媒公司与攀枝花故事文旅集团联手打造的沉浸式文旅项目。过去一年,占地近万平方米的“火·花”营地累计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一跃成为攀西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典范。
踏入“火·花”营地,6节改造过的车厢让游客们仿若置身于“时空隧道”:老式行李箱和泛黄的旧照片诉说着“三线”建设者们的迁徙故事;百米成昆铁路实景展示带重现历史发展的轨迹;军工文化广场上运5运输机与歼6战斗机比邻而立,化身一座露天军事博物馆。营地内,2000余件承载着三线建设记忆的文物、上万张记录历史瞬间的影像,共同构成一座“可触摸”的记忆宫殿,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超百万次互动。
营地内,最令人称绝的是那些飘着历史香气的创意餐食——以1974年铁道兵炊事班行军食谱为灵感的“卡车运来肉和菜”,巧妙融入攀枝花钛矿开发史的“钛彩冰淇淋”,藏有铁路建设攻坚岁月的“枕木面包”……让游客品尝“三线味道”的同时真切体会到“三块石头架口锅”的创业艰辛。
在营地开业一周年之际,“火花营地AR导览系统”全新上线,游客只需用手机扫描文物就能观看三线建设的全息影像,建设者们的号子声穿越半个世纪而来,进一步提升了参观体验。同期推出的“‘三线精神’传承季”活动将邀请百名建设者后代通过音乐会、故事剧场等形式讲述家族故事,让“三线精神”在新时代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我们不仅要让历史可触可感,更要让‘三线精神’代代相传。”“火·花”营地负责人介绍说。据了解,营地二期还将拓展开发“无人机运输助农”项目以及跨区域铁路文化研学线路,续写新时代的“三线故事”。
站在百米成昆铁路实景展示带上,罗英俊望着远处新建的研学场地,往昔铁道兵们在悬崖峭壁间挥汗如雨的画面仿若就在眼前:“当年,我们用钢钎铁锤打通隧道;如今,孩子们用科技手段传承精神,这就是‘三线人’的接力。”
“火·花”营地以“文化+科技+商业”的创新模式为工业遗产保护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攀枝花方案”。
●“火·花”营地地址:攀枝花市仁和区三线大道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旁
●交通方式:到达攀枝花南站后乘27A路公交车在三线建设博物馆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