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钟鑫茂 邱传棋
为提升线路设备质量,保障列车运行安全,3月20日凌晨,遂宁工务段利用宝贵的230分钟“天窗”时间,在遂宁站开展了一场紧张而有序的成组更换岔排施工。此次施工将达成铁路遂宁站42号道岔从原有的50型号钢轨道岔升级为60型号钢轨道岔,为铁路运输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节点,遂宁站承载着达成铁路、沪蓉铁路、成达万铁路三线交会的运输重任。此次设备升级是遂宁工务段的一项重点施工项目,涉及站内37号、40号、42号三组道岔的系统性改造。通过升级,将进一步提升道岔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满足日益增长的铁路运输需求。
“今天的换岔施工任务重、时间紧,大家要齐心协力,确保施工顺利完成。”3月19日23时许,该段遂宁道岔重点维修工区院内,遂宁重点维修车间主任田明波在班前会上对施工人员进行开工动员和技术交底。
20日1时许,随着“天窗”命令的下达,施工正式拉开帷幕。牵引回流线连接良好后,13组作业人员、5台挖掘机立即投入战斗。站场内火花飞舞、机械轰鸣,钢轨切割、旧料回收、数据精测等各个流程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吊装组迅速进行旧轨吊装回收,技术组随时监测现场数据,安全监督组时刻监控安全警戒线……”在施工过程中,田明波手持对讲机,不停地指挥和协调各个作业组的工作。他一边用对讲机传达指令,一边四处奔走卡控,确保每个作业节点都能顺利进行。
“岔前高了20毫米,挖机再挖一点。”核对完数据的技术组作业人员向1号挖掘机指挥人员邱素明反馈情况。邱素明一边手持指挥棒引导挖掘机到作业位置,一边用对讲机向挖掘机操作手明确作业量。
“岔排作业组准备推排,其他人员撤到安全区域!”田明波手持喇叭大喊。“5号挖掘机协助岔排下落,拆旧组按照预定计划对道岔前、中、后部进行定位卡控!”
经过紧张而有序的作业,3时40分,岔排顺利到位。轨道车开始卸料,捣固组的作业人员备齐机具守在一旁,如利箭上弦,蓄势待发。卸料完毕,捣固组迅速进行捣固作业。一时间,“小蜜蜂”捣固机的嗡嗡声、小型液压捣固机的轰隆声、轨道车的鸣笛声交织在一起,作业现场仿佛是在演奏一场“重金属摇滚乐”。
尽管凌晨的雾气越发浓烈,但作业人员的热情却丝毫未减。他们的头顶热气升腾,外层的作业服已经逐渐被雾气浸湿,但没有人停下手中的工作。
“针对此次换岔施工,我们将施工安全置于首位。”田明波介绍,“我们提前在大修段换岔四车间广元站学习了换岔施工工艺,并结合我段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
5时许,经过施工负责人的仔细检查确认,作业质量达标,达到列车放行条件。“天窗”结束,线路安全正点开通。
据了解,此次达成铁路遂宁站更换了37号、40号、42号三组道岔,后续将陆续更换站内剩余的50型号钢轨道岔,为线路设备质量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