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主管·西南铁道报社出版






2025年04月03日

“英才班”把考场搬上铁路

通讯员 危功博

3月19日,黔桂铁路下寨至都匀区间迎来一群特殊的“考生”。凯里工务段线路专业青年技能“英才班”的学员们手持测量仪器,在蜿蜒的铁路上展开一场实作考试。他们要在150分钟的“天窗”时间内完成2.5公里线路测量工作,为即将到来的集中修储备数据支撑。

为全面培养、锻炼青年技术骨干,该段进一步优化培训教案,把现场作业的每一个环节拆解为一项项教学内容,并建立起“理论—实践—复盘”的闭环培养体系。从作业方案编制到现场实施,从标准执行到效果评估,每个环节都成为锻造职工技能的熔炉,全方位提升参培职工的技能水平。

“我们测量的数据是制定集中修作业方案的基础。大家一定要认真,不要给自己‘挖坑’。”“英才班”班长、施工负责人蒋胜先提醒大家说,“今天的误差就是明天的隐患。”

调度命令下达后,蒋胜先指挥作业人员按照分工有序上道作业。推惯导小车、装棱镜、测建筑限界……大家各司其职,好不热闹。

青年工长陈程推着一架黄色的T型惯导小车沿着轨道匀速前进,双眼紧盯着惯导小车屏幕上的曲线和数值变化。“惯导小车可以实时采集轨向、高低、三角坑等数据,这些动态参数就是大机捣固的‘诊疗报告’。”陈程边说边调整步频,确保测量速度与设备采样率完美契合。

“注意,前方即将到达曲线段,要注意‘四大桩’,做好标记。”技术骨干帅宗能提示其他测量小组。曲线段是线路测量的难点之一,这种线路走向复杂、高低起伏变化大,需要集中注意力进行精细的操作。

“课堂上学的是静态测量,实地操作才发现动态补偿的重要性。”学员杨胜文猫腰调整棱镜支架,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滴落。

历经140分钟协同作战,各项数据如同拼图一般慢慢汇聚成一幅完整的线路状况图。蒋胜先组织参培学员清点机具材料,确认无遗漏后及时下道。“考试成绩是好是坏,还要看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视频复盘。”返程途中,蒋胜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