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颖璐 通讯员 冉成
“节日期间,列车运行密度大,对设备的要求也相应提升,大家务必打起十二分精神,严格按照标准作业,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可靠。”5月2日0时20分,夜幕深沉如墨,达州电务段南充信号车间技术员赵柯带领7名职工身披夜色,在兰渝铁路南充南站开展紧张有序的信号设备整治作业。月光下,信号灯与作业人员手中的强光手电交相辉映,榔头敲击钢轨的声响、扳手拧动螺丝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时值“五一”假期,铁路运输压力剧增。为确保列车运行畅通,赵柯主动请缨,坚守在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第一线,带领团队充分利用夜间“天窗”对信号设备进行全面“体检”,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
“南充南站6号道岔功率曲线冒高,接近报警上限,需立即现场检查确认。”电话里车间调度员的话音刚落,赵柯便迅速拎起工具箱,三步并作两步,以最快的速度赶往6号道岔。到达现场后,他立即拿出电压表进行测量。“功率550瓦,注意检查道岔锁闭框强度和锁闭杆凸台。”赵柯一边说一边从工具箱取出扭力扳手,弓着身子趴在轨道上,双目紧紧注视着扭力扳手上的数值变化,反复测量道岔锁闭框的强度。
“将功率稳定在450瓦左右最为理想。”赵柯现场开课,进行技术指导。信号设备的功率报警线设置在600瓦,为确保功率曲线平稳,450瓦是最佳阈值。想要保证功率曲线处于良好状态,道岔锁闭框强度必须严格控制在4至10牛顿米范围内,而锁闭杆凸台常年“隐匿”在钢轨下,在日常工作中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关键部位,必须保持油润光滑,无任何异物卡阻。此外,机车撒砂过多、尖基轨不密贴也会造成功率曲线异常。
“夜间视线差,大家操作道岔和检查设备时一定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稍有疏忽就可能影响道岔功能,危及行车安全。”作业现场,赵柯不时蹲下身子,用手电照亮箱盒内部,检查接线是否牢固;举起仪器,仔细测量信号电压是否稳定,时刻关注着设备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严格把控作业的每一个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隐患。每一项技术标准他都烂熟于心,他深知,在后面推动,不如在前面带动管用。
为确保作业顺利进行,早在作业前,赵柯就协同车间技术骨干,针对夜间作业特点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反复讨论,制定详细周密的方案,精心部署作业流程、人员分工、安全保障等环节。从人员技能匹配到工具准备,从制定应急预案到现场协调指挥,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仔细推敲和完善。“凡事想在先,做在前。”赵柯说。
在赵柯的指导下,作业人员手持工具,有条不紊地开展作业。密贴检查、拨锁闭杆与拨锁钩、拨尖轨、撬锁钩……2时20分,设备整治作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