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丁兆学
在早晨的调车场,总有一个比朝阳更早的人——他提前20分钟到岗,查看当班作业计划、核对股道占用情况、预判安全风险……30余载风雨无阻,这份坚守早已刻进“成铁工匠”汪颜勇的生命里。作为广元车务段广元南站的调车指导,他用匠心守护列车安全,用热忱浇灌职工成长成才。
工作30余年来,汪颜勇始终保持着初入职场时的求知若渴之心。在业务培训时,他与新职工并肩而坐,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业务的重点,在讨论环节踊跃发言,将每一次学习都视为提升自我的机会。工作之余,《技规》《行规》等专业书成为他的“案头常客”,尤其是调车作业相关内容,他会反复研读,让规章、标准真正转化为守护调车安全的“金钟罩”。
为改进货车人力制动机性能,汪颜勇化身“科研人”,一头扎进车辆专业书籍的海洋,遇到困惑便主动向车辆部门专业人员虚心请教,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深度融合,为车辆防溜安全筑牢坚实防线。
“脚底粘了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底气。”汪颜勇说。广元南站的每一条调车线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每一处弯道、每一段坡道都印刻在他的脑海中:哪道线路平直顺畅,车辆易行;哪个路段坡度大、曲线半径小,车辆溜放须提速;哪些部位有障碍物,可能影响调车瞭望……他都能信手拈来,这些宝贵的经验让他成为调车作业的“活地图”,让同事们赞不绝口。
“一人强不算强,团队强才是真的强。”汪颜勇知道,调车工作安全高效需要团队共同发力。面对人员新老交替的挑战,他主动扛起“职业导师”的责任——结合多年实践经验精心撰写培训资料、制作生动形象的PPT课件,利用班组学习、退班会等时机开设讲堂,将复杂的调车作业技巧转化为朗朗上口的口诀,让同事易懂易会。
为激发青工的学习热情,汪颜勇创新培训模式,组织别开生面的“会诊”比赛,通过模拟常见安全隐患和设备故障让青工在实战中比拼排查和处置能力,并手把手地进行现场指导。当青工打下坚实基础后,他又邀请车站管理人员、业务骨干设置更高难度的故障,并主动下场与青工同台竞技,在切磋中帮助他们突破成长瓶颈,掀起了“比、学、赶、超”的热潮。
“我的工作虽然平凡,但团队里的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汪颜勇朴实的话语中饱含着对调车工作的无限热爱。他用匠心雕琢专业技能,以师者情怀培育青工,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